您的位置:首頁>商業觀察網 > 商訊 >

綠色共建,跨域共生!中建八局裝飾公司生態園林分公司河湖治理新樣板

吳江水系連通項目位于蘇州市吳江區元蕩及鐘家蕩沿線,水上、水下總建設面積約70萬平方米,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的核心區域重點項目,致力于打造美麗河湖治理新樣板。

綠色共建 跨域共生

元蕩位于上海、江蘇兩地交界處,是示范區“一河三湖”中的核心湖泊,也是示范區重要的滬蘇跨界湖泊。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成立以后,上海市青浦區攜手蘇州市吳江區拉開了跨界河湖治理的序幕。

項目通過實施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河湖管護、水土保持、景觀人文八大項綜合治理內容,實現現代綠色生態技術與傳統治水理水理念相融合,提升區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優化水域岸線資源利用

多措并舉 整治坡岸

統籌防洪安全與生態景觀需求以“綠色堤岸”為設計理念項目整治岸坡20.4公里包括防洪堤防、防汛道路、生態護岸三部分。

防洪堤防,提升至50年一遇防洪標準,與周邊生態景觀相融形成一道生態、美觀、自然隱化的綠色堤岸線。

防汛道路,結合環湖一級步道設置,兼顧馬拉松跑道功能需求,建設里程達6.1公里。

生態護岸,統籌考慮防洪、生態、景觀需求,新建生態砌塊、漿砌塊石擋墻與仿木樁,打造生態綠色岸線。

因地制宜 涵養水源

項目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利用場地原生資源修復元蕩生態。因地制宜選擇海綿措施,設置下沉式綠地、濕塘、階梯式生物滯留池、雨水花園、傳輸草溝等,構筑一個岸線穩定、物種豐富、生態彈性、自然和諧的濕地生態系統。

在元蕩南側近岸水域,建設5.34公里近岸濕地帶,涵養面積達29.3萬平米,分為近岸景觀帶、植物凈化帶、消浪攔截帶,自臨水岸至水體種植不同植物,打造層次豐富的水體凈化網絡。

臨水岸種植景觀性較好的矮化苦草,提升整體觀賞性;中部種植凈化能力較高的輪葉黑藻,吸附、吸收氮磷等營養鹽;外圍種植抗風浪能力較強的馬來眼子菜,起到保灘促淤的作用,最終形成物種豐富的彈性生態空間

如今元蕩的水質已提升至Ⅳ類水水質標準(湖庫標準),生態系統得到了修復,展現“碧水安瀾、清水健康、樂水惠民、自然之美”的江南詩畫水鄉風貌,成為跨區域協同治理的標桿

依水而生 倚水造景

吳江水系連通項目延續“群魚泗游”的設計概念,通過提煉演變洄游形態重新塑造自然湖岸線,展現元蕩“漁”文化主題。同時提煉演繹元蕩當地莼菜蕩文化,恢復田園風光和元蕩風采,探索水鄉人居文明典范的“生態+”發展模式,最終呈現“一環四灣”的景觀總體結構布局。

項目設置多個景觀特色分區,打造多樣化、開放的濱水空間,成為滬蘇兩地居民走得近湖、看得見景、實地體驗一體化建設成果的網紅打卡地。

湖水清澈見底,水草隨波擺動,樹木蔥蘢茂密……慢行步道跨水蜿蜒,將繽紛石灘、爛漫花坡、荷塘綠璉、濕地森林、游船碼頭、中心劇場、水上棧道、下凹綠地、有機田園、觀湖小筑等景點連成一體,展現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畫卷。

暢通活水 生態治水

項目因地制宜,采用干法、濕法作業方式,水下清淤33.69萬方,有效推進河湖水體流動,減少水體底泥污染,恢復河湖水體生態自凈能力,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生境。

實施元蕩和高河田清淤疏浚,切實解決河湖淤積問題,全面提升沿線排澇能力,加快洪澇水匯集外排,保障行洪通暢,增強水災害風險管控能力。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匠造生態治理工程。中建八局踐行央企責任,助力推進生態綠色和諧發展!

 

關鍵詞: